一輛好車輕輕鬆鬆幾百萬,更不用說超跑級、定制級的頂級豪車了,分分鐘上仟萬。可對於手錶來說,即使是頂級在售的百達翡麗腕錶,不過也就是百萬量級。就單價而言,分明是車比錶貴,為什麽還有這句流傳甚廣的“窮玩車,富玩錶”呢?
追根溯源來講,“窮玩車,富玩錶”是一句流傳於中國上世紀70年代的老話。中國從動亂中走出來,剛剛吃得上飽飯,國內輕工業商品還處於嚴格管制交易的時代,傳說中的糧票(1955-1985年流通)正是那個時代的標誌。這個“窮玩車”中的車字,併不是指小轎車,而是自行車。
在商品資源稀缺的60-70年代,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可是當年的“結婚三大件”。這個車雖然沒有現在的豪車價值高,但在當時依然是和手錶價值相近的等價物。在當年能玩錶,也確實是富人。
作為財富與地位的象徵,一塊幾十萬上百萬的錶對於做生意的土豪來講,是有極大的實際意義的,不但證明自己有資金實力,也可以彰顯自己的品味。大家都知道奉行節儉的華人首富李嘉誠多年來一直佩戴幾百元的電子手錶,併以此為標榜,卻很少有人知道李嘉誠是世界頂級手錶百達翡麗的亞洲最大收藏家。
手錶的誕生,本就具有傳奇色彩,1806年,拿破侖為皇後約琵芬特制的一塊手錶,是目前知道的關於手錶的最早記錄。1885年,德國海軍嚮瑞士的鐘錶商定制大量手錶,手錶的實用性獲得世人的肯定,逐漸普及開來。
機械錶以其精密的機械構造,長久以來,一直是頂級匠人工藝的卓絕體現。商品的價值本就因其投入的資源、時間的繁復而價值倍增,加之市場人為造成的稀缺性,更使得頂級腕錶價格貴的離譜。一個愛馬仕的皮包就可以十幾萬,一塊有歴史,有故事的腕錶幾百上仟萬的價格就不難理解了。
手錶行業面臨的最大的一次危機發生在1969年,日本精工手錶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塊石英電子手錶,日誤差縮小到零點二秒以內。將石英錶內的石英片上加電,石英便會以32768赫茲的周波數,正確地振動。石英以此特性徹底改變了計時的原理。曾經的瑞士天文臺以計時的精准來對手錶品牌進行排名。在面對以精工為代錶的日本手錶業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這是歴史上對腕錶價值重新定義的最為重要時間節點。自此以後,腕錶的實用價值大大降低。曾經以精准和可靠度為標榜的瑞士機械錶,在現代科技面前變得一文不值。為此瑞士的天文臺廠商評級甚至暫停了3年之久。而第一次石油危機即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1973年10月)對發達國家的經濟帶來了重大打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直接導致了獨立制錶商紛紛破產。
亂世出英雄,細看整個人類歴史,每一個變革的時代,都會出現代錶性人物。他們在看似完全不可能的情況下,完成了令人驚嘆的成就,所以才被稱為英雄。瑞士手錶行業振興的大英雄正是尼古拉斯·哈耶克(1928-),斯沃琪集團(Swatch)的創始人。
在瑞士聯合銀行的支持下,他整合重組了瑞士鐘錶工業公司(SocietéSuisse de l”Industrie Horlogère,簡稱SSIH)和瑞士鐘錶總公司(Allgemeine Schweizerische Uhrenindustrie AG,簡稱ASUAG)。這位商業奇才洞悉了時代的發展趨勢,把握住了消費理念的變化。在對企業重組和精益管理的基礎上,徹底改變了腕錶的內在衡量價值,從實用性嚮裝飾性改變。即通過自己佩戴的手錶彰顯自我。如果宇航員戴著歐米茄(Omega),那麽消費者在佩戴該錶同時就會將之與月球行走的冒險經歴聯繫起來。對瑞士手錶來說,這一信息遠比功能性更有價值。當然中國也是絕對不會放過這麽重要的廣告機會的,今天(2016年10月17日)發射的神舟十一號飛行員景海鵬、陳冬左臂上的腕錶正是國產品牌飛亞達。
發展到今天,獨立制錶商,越來越少了。耳熟能詳的也就是百達翡麗、勞力士、芝柏等知名品牌。其余基本三國鼎立,而尤以斯沃琪集團獨領風騷。
斯沃琪的金字塔結構
說回來,為什麽直到現在,依然是窮玩車,富玩錶。美國著名文化批評家Paul Fussell(保羅·福塞爾)著有一書《class》(格調),分析的透徹明白:
他認為等級在社會是存在的,但被刻意忽視了。
它體現在容貌、衣著、職業、住房、餐桌舉止、休閑方式、談吐,以及有多少錢、能掙多少。
越是上層的人,他的消費價值趨嚮往往是哪些實用價值低的東西。
妳買的東西實用價值越高,那麽妳就越不是上層,庸俗點說,就越不是有錢人。
無論是小轎車還是自行車,都改變不了,車的實用價值要高於手錶。
車可以代步、運東西,可以在夜店門口搭訕、撩妹。
妳戴個百達翡麗,人家還真不一定識貨,以為是哪裏來的傻x。
不知道嗎,現在只認蘋果錶了!
經常花掉可花可不花的錢,錶現得妳很閑,這才是上層的標誌,也是妳該做的事。
Paul Fussell是這樣總結的
底層樂於相信,等級是以財富為標准的;
中層承認金錢與等級差別有關,但受教育程度和從事的工作同樣重要;
上層認為品味、價值觀、生活格調和行為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標准,而對金錢、職業或受教育程度則不加考慮。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當一個人逐漸擺脫生活的苦楚,物質條件對他的限制越來越小時,下一階段一定是精神方面的追求。對於個人,對於國家都是如此。在接下來中國中產階級不斷壯大的一代人(30年)時間裏,為崛起的中產階級提供精神食糧,絕對是筆好生意。